5. 应该怎样选定6类布线系统?
参考恰当的工业标准文档是非常重要的。6类系统规范已经提
出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也有显著的改变。有些厂家
声称他们的电缆和/或连接器“符合6类系统规范”,但不说明到
底符合哪个版本的草案。要知道,有些产品符合1998年6类系统草
案也符合TIA 568草案2或草案3,但可能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草案6a
或最后定版发行的版本(该版本有望在明年发布)。
很明显,说系统“符合6类系统规范”是不当的,因为至少还
有一年才会发布比目前版本有所改进的规范。人们所预计的很多
修改,将会导致一些产品需要改进,甚至会造成价格上扬。因
此,即使现在询求符合最终6类系统规范的产品价格也还太早。
如果您现在或不久的将来要指定选用的6类系统,它必须符合下述文档的规定:
(a) TIA/EIA 568A + PN-3727草案6a(2000年5月1日发布) 或
(b) ISO/IEC 11801 WG3n598(2000年5月8日发布)
6. 是否有规定6类系统的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标准?
没有。目前最新的标准就是ASNZS3080:1996,其中规定了5类系统为具有最高布线性能的系统。在ASNZ
S 3080规范中还没有增加更高性能的系统类别,因为标准委员会CT1在等待最新版本ISO 11801规范的发
布。2000年3月ISO 11801发布后,CT1委员会已承诺改写标准,并于今年底发布,名为ASNZS 3080:2000。
仍要注意,这最多也只规定了超5类性能标准。直到ISO发布最终的6类系统标准,CTI委员会才会开始制订6
类系统的标准,预计要到2001年晚些时候了。
7. 6类系统适于什么样的应用?
目前,还没有公布出来需要6类布线系统支持的应用。6类布线系统具有卓越的性能,对所有超5类或更
低类别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应用当然也会支持。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正在开发一种新版的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它就需要6类布线系统。在
我们编写FAQ时,该应用还没有得到认可,但可以从某些厂家那里获得该产品。
据报告中说,这些半双工网络接口卡(NIC)的成本,大约比超5类布线系统里采用的全双工NIC低3
0%。无疑,随着6类系统装置不断增多,6类系统标准成为最普遍的布线标准,将会开发出越来越多采用6类
布线系统的网络应用,它能提供更快的数据率,或是在数据率相同时成本更低。
8. 它与超5类布线系统有何不同?
无论在物理属性还是性能特点上,6类系统都与超5类系统有许多不同。
(a)物理属性
6类系统产品的双绞4线对电缆和RJ45连接器等都没有变化。布线系统体系结构和定义也没有变化。而
其他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改变。整个符合目前草案的6类系统要求所有的厂家真正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新
的电缆构造形式是,在电缆中建一个十字交叉中心,把4个线对分成分别的信号区。这样可以提高电缆的NE
XT(近端串扰)性能,还可以减少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连结和弯曲引起的电缆物理上的失真。许多厂家
都增加了电线的交叉部分区域,从24AWG改为23AWG,以尽力把衰减损耗减至最小。
很多厂家顺着线对增加了每米长度内的纽绞数,电缆中4线对的各个线对之间纽绞数的差别又提高了NE
XT性能。在这些情况下,要注意确定:传播延迟和延迟偏差是否没有反过来受到影响,布线系统这两个重
要参数是否合格。
在跳线插头上也有很大的衰减。所有的厂家都在为他们的6类系统插座设计特殊的插头,以提供额外的
频率补偿,使配对的线对符合规范。有些厂家通过在插头里插入塑胶来把电线分隔开,另一些则在插头中
插入印刷电路板(PCB)。
(b)传输性能
除了超5类系统规范中的参数外,6类系统规范中又增加了一些性能参数。它们是插入损耗(替代衰
减)、插入损耗偏差、纵向转化损耗(LCL)和纵向转化传输损耗(LCTL)。
6类和超5类系统中的参数的性能标准都得到了增加,一般超过频带3~10dB。超5类系统的0dB PSACR点
规定为大约130MHz,而6类系统则规定为大约202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