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17:11:53 admin 831
按照国家标准,机房分为A、B、C三类,A类机房一般采用上 走线形式,B类机房有上走线形式,也有上下结合的走线形式,C 类机房一般采用下走线形式。每种布线形式各有优缺点,关键看 机房需求。
一.机房布线方式选择
大型、枢纽性的机房均采用上走线形式,例如电信机构的机 房和银行数据中心的机房等。这些机房是A类机房,它们之所以采 用上走线的方式,正是由于上走线的一些优势有益于提高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其主要优点有:面对大 量的线缆,便于检修维护和线路调整;便于线缆散热,尤其针对电力电缆;由于地板下没有大量线槽等遮挡 物,便于空调送风,有利于机房内温湿度分布更均匀,降低空调负载;便于直接观察到明火、烟雾等,有利 于防火安全。上走线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成本较高,对机房的层高有要求,可能无法满足机房美化的诉 求。另外,由于通信系统的线缆经常需要调整,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A类机房的 主要关注点,因为这类机房规模比较大,资金投入有保障,而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才是主要关注点,所 以人员配备和设备投入都比较充分,上述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目前,B类机房也逐渐流行上走线的方式,例如各地银行分支机构的机房。这是因为机房的可用性需求 大幅提高,下走线带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好解决,所以逐渐改造为上走线方式。但B类机房不像A类机房那样 有充足的条件,往往受机房建筑结构、成本约束、美化环境诉求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使得有些机房的上走 线变得不伦不类,优势变劣势。例如一些机房过分强调美观,竟然将上走线桥架设置在吊顶上面隐蔽起 来,这样不仅令上走线的可视性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还增加了危险隐患。由于B类机房的线路调整比较频 繁,原本上走线的线路调整就存在难度,这样一来还要多一道拆除吊顶的工序,不但增加了操作复杂性, 吊顶在多次拆装后也会变形。同时,由于操作工具和操作时间增加,在设备上方掉落工具或其他杂物的可 能性大大增加,给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
相比A类机房,B类机房根据需要进行线路调整的情况相对更多,线缆总量相对较少,而一些客观因素 使得线路调整变得困难,比如机房建筑层高不够理想,如果一定要采取上走线方式,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 穿线、放线、抽线等操作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桥架的形式来缓解矛盾,而不能一味 遵照工程惯例。
C类机房重要性较低,规模也很小,机房资金投入更是有限,所以一般采用下走线方式。这种布线方式 施工简单、成本低,能更灵活地控制机房整体效果。但地板下防火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内已发生多 起机房失火事件,经查认为强电下走线具有起火的隐患,例如当空调漏水时,可能会引起短路,产生火 花,造成起火。国家消防标准也规定地板下净空大于等于300mm时,要设置防火报警和消防气体喷口。
二.机房布线改进建议 通常,机房上走线线槽是用若干对8mm左右的钢筋吊起来,间隔2米左右设置一对吊筋,也有用其他材 料吊挂的,但形式一样。这样的吊挂方法在放线或取线时,需要将线缆穿过从起始到末端经过的每一对吊 筋,要将线槽盖取下,线缆从线槽的上端放下或取出,频繁操作显然即不安全,又费工费时。如果改从线 槽侧面一次性放入或取出线缆,免去穿线的过程,将有效降低线缆调整难度,如图2所示。吊筋采用40mm左 右边宽的角钢,吊顶以上部分制作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吊顶以下部分制作成一个倒T形结构,线槽放置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并固定。线槽的一个侧面已无遮挡,线缆就可以在地面摆放、梳理和捆扎,一次性举起 从侧面放入线槽。当然,由于线槽在空中,登梯调整的过程不可避免。 另外,电力线缆上走线应使用梯形线架,不要遮蔽。这是因为电力线缆发热量大,绝缘外皮易老化龟 裂,当负载增加太多时,线缆可能冒烟或起火,通过直接观察,可以有效防止事故扩大。由于电力线缆很 少调整,线缆放置时应宽松整齐,有利于散热和美观。通信线缆调整较多,也比较乱,发热量很小,可以 放置在封闭的镀锌线槽中,有利于美观。 三.机房布线其他注意问题
机房布线形式的选择不是独立的,需要与其他系统协调进行,如供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综 合布线系统等,尤其是与空调系统的协调,是决定布线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克服各系统之间的制约因 素后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机房空调系统一般分为侧送风和下送风两类,安装有架空地板的机房多数采用下送风方式,这是由于 下送风方式具有最好的制冷效果和效率。地板下的空间(净空)形成空调送风通道(也称静压箱),在地板上 合理配置出风口,可以使机房各个位置的温湿度得到均衡控制。当采用下走线方式时,如果随意在地板下 布线就会形成风阻,造成送风的阻力加大,走线布局只能在机房地面的周边以叉齿结构安装桥架,并分析 风道走向,尽量减少对送风的阻力。由于电力线缆离地面比较近,在设计上需防范空调漏水可能带来的影 响和人为造成的电力线缆损伤。采用上走线方式时,如果上层空间不足,走线布局又是多层桥架,则会影 响空调系统的回风路径,造成回风速度下降和温度上升(即焓差增加),导致空调系统的负载增加。这就要 求上走线尽量采用单层桥架的布局,并调整设备的摆放布局,否则必须选择层高更大的建筑作为机房,给 空调系统留出足够的回风通道。也有的机房采用上下走线结合的方式,简化桥架布局的层数,以达到空调 的送回风要求。这类协调问题在B类机房比较多见,其空调系统大多采用下送风,布线形式根据条件采用上 走线或上下走线结合的方式;A类机房基本消除了制约条件,空调系统采用下送风,布线形式为上走线;C类 机房一般采用下走线,使用多个柜式空调以侧送风方式制冷,避开下走线的制约。
机房布线形式一旦确定,需要严格按照综合布线的规范和标准施工,尤其要注意光纤熔接环节的质量 把关。当前机房内部大量使用多模光纤,其抗拉能力有限,其材质和精密度决定了光纤不能经常被移来挪 去地变动,所以除了按规范布放光缆外,光纤末端的熔接质量是影响光纤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熔接点的 损耗越小越好,实践中可以做到0或0.01db,一般要求不大于0.05db。通过合理的布线规划和高标准施工, 可以为机房安全打下一个扎实稳健的基础